视点 | 民法典关于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新变化
- Categories:Professional Articles
- Author:
- Origin:
- Time of issue:2022-02-21 09:54
- Views:
(Summary description) 一、前言 《民法典》第七十四条规定,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的效力问题,《民法典》并未沿用原《担保法》的有关规定,现结合《民法典》及相关规定简要分析如下。 二、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 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其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代表公司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取得公司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的形式,既可以体现在公司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中的概括性授权,也可以是个别的书面授权。 三、原担保法关于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效力,采用是否具有法人的书面授权作为判断标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四、民法典对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新变化 对比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一条,可以发现在认定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效力问题上发生显著修改: (一)应当履行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程序 由于公司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代表权来源于公司。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规定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公司决议是证明公司就对外担保行为作出真实意思的直接证据。相对人在善意情况下,才能要求公司或分支机构承担责任。 (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开立保函无须履行公司授权 鉴于我国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原则,由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由证监会对证券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是否可以经营保函业务的金融机构需依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来确定。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无须获得公司决议,可以将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是否记载保函或担保业务作为判断公司是否对分支机构进行概括授权的依据。对于保函以外的担保,仍应当履行相应的决议程序取得授权。 (三)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担保须取得公司授权 担保公司是指依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设立的主营担保业务的公司,不属于《公司法》第16条的调整范围。由于担保公司的业务特殊性,其营业执照中当然记载担保业务,不能简单理解成担保公司对分支机构的概括授权。根据《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无须公司作出决议,考虑担保的特殊性,其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中当然存在担保业务,但是不能理解为公司的概括授权,故担保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虽然无须公司决议,但是仍然应当取得公司的授权。 五、参考法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一条(法释〔2020〕28号) 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请求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公司决议程序的除外。 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在其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内开立保函,或者经有权从事担保业务的上级机构授权开立保函,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以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未经金融机构授权提供保函之外的担保,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金融机构授权的除外。 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担保公司授权对外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担保公司授权的除外。 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非善意,请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参照本解释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4号) 第十七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保证责任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保证无效后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企业法人有过错的,按照担保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修正)第十六条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4、《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 17.【违反《公司法》第16条构成越权代表】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根据该条规定,担保行为不是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法定代表人未经授权擅自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0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区分订立合同时债权人是否善意分别认定合同效力:债权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合同无效。
视点 | 民法典关于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新变化
(Summary description)
一、前言
《民法典》第七十四条规定,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的效力问题,《民法典》并未沿用原《担保法》的有关规定,现结合《民法典》及相关规定简要分析如下。
二、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
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其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代表公司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取得公司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的形式,既可以体现在公司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中的概括性授权,也可以是个别的书面授权。
三、原担保法关于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效力,采用是否具有法人的书面授权作为判断标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四、民法典对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新变化
对比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一条,可以发现在认定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效力问题上发生显著修改:
(一)应当履行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程序
由于公司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代表权来源于公司。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规定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公司决议是证明公司就对外担保行为作出真实意思的直接证据。相对人在善意情况下,才能要求公司或分支机构承担责任。
(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开立保函无须履行公司授权
鉴于我国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原则,由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由证监会对证券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是否可以经营保函业务的金融机构需依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来确定。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无须获得公司决议,可以将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是否记载保函或担保业务作为判断公司是否对分支机构进行概括授权的依据。对于保函以外的担保,仍应当履行相应的决议程序取得授权。
(三)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担保须取得公司授权
担保公司是指依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设立的主营担保业务的公司,不属于《公司法》第16条的调整范围。由于担保公司的业务特殊性,其营业执照中当然记载担保业务,不能简单理解成担保公司对分支机构的概括授权。根据《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无须公司作出决议,考虑担保的特殊性,其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中当然存在担保业务,但是不能理解为公司的概括授权,故担保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虽然无须公司决议,但是仍然应当取得公司的授权。
五、参考法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一条(法释〔2020〕28号)
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请求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公司决议程序的除外。
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在其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内开立保函,或者经有权从事担保业务的上级机构授权开立保函,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以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未经金融机构授权提供保函之外的担保,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金融机构授权的除外。
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担保公司授权对外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担保公司授权的除外。
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非善意,请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参照本解释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4号) 第十七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保证责任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保证无效后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企业法人有过错的,按照担保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修正)第十六条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4、《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
17.【违反《公司法》第16条构成越权代表】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根据该条规定,担保行为不是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法定代表人未经授权擅自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0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区分订立合同时债权人是否善意分别认定合同效力:债权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合同无效。
- Categories:Professional Articles
- Author:
- Origin:
- Time of issue:2022-02-21 09:54
- Views:
一、前言
《民法典》第七十四条规定,法人可以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由法人承担;也可以先以该分支机构管理的财产承担,不足以承担的由法人承担。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的效力问题,《民法典》并未沿用原《担保法》的有关规定,现结合《民法典》及相关规定简要分析如下。
二、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
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其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代表公司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取得公司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的形式,既可以体现在公司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中的概括性授权,也可以是个别的书面授权。
三、原担保法关于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效力,采用是否具有法人的书面授权作为判断标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与债权人订立保证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超出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债权人和企业法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无过错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四、民法典对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新变化
对比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一条,可以发现在认定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效力问题上发生显著修改:
(一)应当履行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程序
由于公司的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其代表权来源于公司。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规定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公司决议是证明公司就对外担保行为作出真实意思的直接证据。相对人在善意情况下,才能要求公司或分支机构承担责任。
(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开立保函无须履行公司授权
鉴于我国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原则,由银保监会对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由证监会对证券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是否可以经营保函业务的金融机构需依据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法规来确定。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无须获得公司决议,可以将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是否记载保函或担保业务作为判断公司是否对分支机构进行概括授权的依据。对于保函以外的担保,仍应当履行相应的决议程序取得授权。
(三)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担保须取得公司授权
担保公司是指依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设立的主营担保业务的公司,不属于《公司法》第16条的调整范围。由于担保公司的业务特殊性,其营业执照中当然记载担保业务,不能简单理解成担保公司对分支机构的概括授权。根据《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无须公司作出决议,考虑担保的特殊性,其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中当然存在担保业务,但是不能理解为公司的概括授权,故担保公司分支机构对外担保虽然无须公司决议,但是仍然应当取得公司的授权。
五、参考法条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一条(法释〔2020〕28号)
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请求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公司决议程序的除外。
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在其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内开立保函,或者经有权从事担保业务的上级机构授权开立保函,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以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未经金融机构授权提供保函之外的担保,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金融机构授权的除外。
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担保公司授权对外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担保公司授权的除外。
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非善意,请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参照本解释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4号) 第十七条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如果法人的书面授权范围不明,法人的分支机构应当对保证合同约定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保证责任的,由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提供的保证无效后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由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企业法人有过错的,按照担保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年修正)第十六条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
4、《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
17.【违反《公司法》第16条构成越权代表】为防止法定代表人随意代表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给公司造成损失,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公司法》第16条对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进行了限制。根据该条规定,担保行为不是法定代表人所能单独决定的事项,而必须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法定代表人未经授权擅自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构成越权代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0条关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规定,区分订立合同时债权人是否善意分别认定合同效力:债权人善意的,合同有效;反之,合同无效。
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
Related news
MORE>>
Address: 55-56 Floor, Jinan China Resources Center, No. 11111 jingshi Road,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p code:250014
Tel:0531-66590815
Fax:0531-66590906
E-mail:zhongchenglawyer@163.com
Follow our official account
JINAN AREA OF JOINTIDE LAW FIRM 鲁ICP备05025561号